国家级重点中专   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厚德 修能 自强 笃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栏目
2022级动漫与游戏制作(3+2)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2023-06-13

方案制定团队负责人:尹琳琳 方案论证团队负责人:于丽 教务处:陈萍 教学校长:高月宁 校长: 宋作德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动漫与游戏制作(760204)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3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运营领域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图形图像处理、美术造型与动画制作、影音处理、游戏制作及运营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1.职业素养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获取动漫及游戏制作领域前沿技术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修养。

(6)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专业知识和技能

(1)具有计算机主流操作系统、网络、常用办公及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

(2)具有动漫及游戏制作相关的美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素养。

(3)掌握素描、速写和色彩的基础知识及绘制能力。

(4)掌握动漫手绘与上色的技能。

(5)具有使用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网页美工等设计创意的能力。

(6)掌握主流二维动画设计软件的操作和平面动画作品的制作技能。

(7)熟悉基础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控制等三维设计方法,掌握运用三维动画制作工具进行角色模型、剧情场景和动作动画的制作技能。

(8)掌握录音、音效处理与合成、视频采集、动漫素材处理与导入、影像编辑、影像特效、配音配乐、字幕制作、影音输出等操作技能。

(9)熟悉简单电脑游戏的制作、部署、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的初级知识和技能。

专业(技能)方向——动画片制作

(1)熟悉动画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具有在实践中融会贯通的能力。

(2)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较强的视觉感受能力和视觉表现能力。

(3)掌握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各种表现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一定的动画设计和创意能力。

(4)掌握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的功能、特点,具有动画片的制作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历史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教育等限定选修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技能证书课等必修课,综合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包含专业实训、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等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程







(二)专业技能课程

⒈专业核心课


⒉专业技能课


⒊职业技能证书强化课

⒋专业选修课

⒌实践教学

备注:课程编码采用10位数字;前6位为专业代码(按2021版专业目录);第7、8位代表课程类型:01-纯理论课;02-理论+实践课(即理实一体课);03-纯实践课;9-10位为流水号,专业核心课在前,技能方向课在中,专业选修课在后。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活动安排

每学年为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含复习考试),假期12周。1周一般安排28学时。专业综合实训按每周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16学时计1个学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训、劳动等活动,以1周为1学分。

注:入学教育和军训在9月1日前完成;毕业教育在课余时间进行。

(二)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

本专业周学时为28学时,3年总学时数为3244学时,其中公共基础课为120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37.11%;专业选修课为24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7.40%;实践教学时数为2194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7.63%。3年总学分为189学分。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的有关规定,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设施情况


校外实训基地

(三)教学资源

选用教材,配套教辅以及配套数字化资源情况。





(四)教学方法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和专业能力发展需要,着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综合素养。

1. 践行行动导向教学,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全面践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在公共基础课中,推行角色扮演、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由学科教学向学科教育转变,优化和调整内容结构,重在强化学生的学科素养,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和积极性,为专业学习服务,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专业课中,推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将企业或应用广泛的实际项目或者产品作为教学载体,从信息的收集处理、方案的设计实施,到最终评价总结,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让学生从完成某一项目任务着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不仅实现对学生理论和技能的培养,还从分析解决问题、团队配合等多方面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更有利于发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因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 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强化实践技能训练

在专业课教学中,广泛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突破传统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融合进行,直观和抽象交替呈现,没有固定的理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将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等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实操训练中理解理论,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3. 推进校企协作教学,立足实际岗位需求

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两个基地,通过认知实习、综合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校企协作教学,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参与课程标准制定、工程技术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指导,到最终的校企共同进行学生学业评价,企业的全程参与使得在校教育更贴近实际岗位需求,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4. 创设多元学习情境,强化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和手段,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过程,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情境,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从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丰富学生课后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个性化、创新性思维。

(五)学习评价

学业水平评价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学生专业发展需要展开。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既利于学生学习、也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评价内容要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向综合素养的发展转变,兼顾学生认知、协作、创新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要通过评价的合理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教师调控教学内容与进程,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1.评价原则

评价要发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的功能,客观、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鼓励自主学习。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渗透成长性思维理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成就感。

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全面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在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评价报告、学习建议等方式,适当采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评价内容与手段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要引导教师利用评价结果来诊断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发挥评价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

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要让学生明确评价目标,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通过评价信息的收集和评价结果的交流,成为评价过程的参与者。要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合理引入智能评价,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不能简单地以分数或等级来评估学生,多采用表现性评价语言,注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的提升。

评价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参考企业的评价方式和内容,将项目任务的完成度、完成效率、完成质量和创新度作为评价标准,可适度引入行业、企业的直接评价。评价要多选择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内容,考察学生综合能力。

2.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多维度的评价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学习纪实、知识掌握与运用、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过程评价、考试考核等方面。总体考核按各项指标配比综合测评。

(1)学习纪实包括课前准备、出缺席、课堂纪律、互动参与、笔记、作业、阶段测评等六个小方面;主要考核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课程关注度参与度等方面。

(2)知识掌握与运用包括对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3)职业素养包括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企业6S理念的落实情况,对操作的规范要求,和对学生职业意识的渗透。

(4)专业技能包括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评价标准;考核学生操作的速度、规范性和正确率,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5)过程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服务意识、团队协作、参与程度等方面;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评价学生实践成果。

(6)考试考核分为阶段测评和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把握,可通过每门课程的题库训练的方式进行评价。

实习实训效果评价采用实习报告与实践操作水平相结合、实训过程与设备熟悉程度考查相结合、多种实习(实训)项目备选考核、实习(实训)项目熟练程度考核等形式,如实反映学生对各项实习(实训)项目的技能水平。

3.评价运用

评价结果应重点聚焦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发展变化。由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实施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双证+文凭”的获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专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等,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分析、发展性解读。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六)质量管理

1.制度建设

建立《教学常规量化考核细则》、《关于实践教学管理规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成绩考核管理规定》、《教师课堂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度》、《学分制实施办法》、《学分制实施细则》、《关于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意见》、《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制度上规范教学过程。

2.组织管理

建立校长、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处、各教学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小组,校长任组长,各教学部主任为主要责任人。该小组负责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明确职责和权限,有效监督管理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监控

设置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师定期上报教学文档,由教研组长、教学科长、教务处、教学主管校长四级审核,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控,对教学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措施。建立由校领导、教务处和教学部组成的“三级巡视”制度,对校园教学秩序、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检查,做到每日有巡视、巡视有反馈、反馈有结果。将教师日常考核量化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相结合,从而激励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过程质量控制

坚持督导评课议课制度。每学期由教学督导办公室组织专兼职督导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打分制度,每名教师的听评课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管理办法中,占个人绩效总成绩的30%。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3年修业年限的学习,完成全部必修课及相应选修课程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无严重违纪行为,职业素养评价达标,身体素质达标,体育考核成绩合适可准予毕业。

十、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高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游戏软件

本科: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

十一、附录

附录1:各学科教学进程安排表

附录2:变更审批表

十二、其他

1.方案制定团队

组长:尹琳琳

成员:李飞 武莹 王田 李晗 张妍璐

2.方案论证团队

组长:于丽

成员:梁伟、李飞、谷雨、刘以群

3.方案审核人:宋作德


上述人才培养方案于2022年6月23日,经学校党总支(委、支部)讨论通过。


党组织负责人签字:         

                                               (党组织盖章)         



事业单位  |  辽ICP备19008938号-1  |  辽公安网备 21020402000451号  | 版权所有 © 大连电子学校  | 技术支持:图书信息中心
建言献策
姓名
电话
内容